4月3日,尼玛县委副书记、县长次仁达培主持召开县政府工作推进会议,全面部署牧业产业升级与供销合作社高质量发展两大重点任务。会议以“党建引领、产业富民、改革赋能”为主线,分两阶段进行,在家政府县级领导以及各乡镇党政主要领导、分管副乡长、政府相关部门、村联营合作组织代表共50余人,共谋乡村振兴新篇章。
第一阶段:牧业产业推进会——激活集体经济新动能
会议通报了尼玛镇、申亚乡村联营合作组织调研结果,尼玛镇介绍了该镇部分村居联营合作组织的试点运行模式,为全县牧业转型提供实践经验。
次仁达培指出,畜牧业作为尼玛县支柱性产业,发展壮大村联营合作组织,是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举措,是加强农牧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有效途径,是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由之路。各乡镇、县直各单位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,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、三中全会精神,按照县委“3+2+N”发展战略要求,深刻认识到村联营合作组织在带动农牧民增收致富、推动牧业转型升级、促进农牧区经济发展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关键作用。
次仁达培强调,要把发展村联营合作组织作为加强农牧区基层党建的重要抓手,通过壮大集体经济实力,切实增强村党组织的凝聚力、号召力和服务能力,夯实党在基层的执政基础;要充分发挥村联营合作组织在乡村振兴中的引领作用,通过产业带动、资源整合、基础设施建设,解放劳动力,全面激发农牧区发展活力,推动农牧区生产生活方式实现现代化转型;要把促进共同富裕作为根本目标,完善利益联结机制,拓宽农民增收渠道,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众;要大力提升村联营合作组织经济效益,通过冬季补饲挤奶、反季出栏等途径,增加村联营合作组织经济收益。要强化牧业项目资产的后续管理,并深入开展效益“回头看”工作,重点聚焦牧业产业项目的进展情况、效益发挥状况以及产业分红等重要环节,持续跟踪查看成效,防止出现套取国家项目的问题;要强化村联营合作组织“草场、牲畜、劳力”三资管理,建立科学的草场监测体系,定期评估草场的植被覆盖、生长状况等,根据监测结果合理安排放牧区域和时间,继续落实好草畜平衡制度,全面细致排查牲畜超载情况,实现生态与产业双赢;要建立完善的防疫体系,定期为牲畜进行疫苗接种和健康检查,一旦发现疫病,及时采取隔离、治疗等措施,防止疫病的传播;要加强合作社人员的管理,建立公平合理的劳动报酬分配机制,让牧民群众劳有所得,从而提高整个村联营合作组织的运行效率和凝聚力。
各乡镇党委与政府需切实承担起主体责任,将推进村联营合作组织建设列为乡村振兴的首要工程予以推进。乡镇主要领导要亲自规划、亲自参与、亲自研究,及时发现问题、解决问题,因地制宜地制定“一村一策”的发展方案,与各村建立包联关系,并且每月开展调度会解决村联营合作组织组建和经营中的困难问题,把合作组织组建推进工作与干部绩效联系起来,坚决杜绝因缺失监管指导,致使牧业产业推进缓慢或停滞,影响群众增收的情况发生。村“两委”要充分发挥其战斗堡垒的效能,保证群众积极地参与到合作组织之中,让发展成果惠及千家万户。
第二阶段:供销合作社推进会——打造为农服务“金桥梁”
会议通报了全县供销社“乡镇全覆盖”成果,卓瓦乡、来多乡交流运营经验,达果乡、文部乡表态攻坚。
次仁达培指出,供销社体系已从“从无到有”向“从有到优”,在服务农牧民生产生活、促进农牧民增收致富中发挥了不可或缺的作用,打通为农服务“最后一公里”,助力乡村振兴,成为全面提升供销社为农服务水平的重要环节。下一步需重点突破。要健全绩效考核与季度评估机制,以“月查季评”闭环管理提升基层社会服务效能;要借力“832平台”拓宽产销渠道,培育特色农畜产品,推动冷链物流、农村电商等新业态布局;要探索“互联网+供销”“社企农联动”等模式,动态优化供应链,满足农牧民多元化需求。
次仁达培要求,全县上下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,紧扣县委“3+2+N”战略,将牧业合作组织与供销社改革作为乡村振兴“双引擎”,奋力书写尼玛县农牧区现代化建设的壮丽答卷。